新闻资讯
您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 >> 新闻资讯
您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 >>新闻资讯

一类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是什么

一类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是什么

发布时间:2025-02-05 06:48:30

1. 在住宅建筑中,根据建筑高度的不同,可将高层建筑划分为一类和二类。具体来说,建筑高度超过54米的住宅被视为一类高层建筑,而建筑高度在27米到54米之间的住宅则属于二类高层建筑。

2. 公共建筑的分类标准是: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二层及以上部分,或建筑高度在24米到50米之间的非单层建筑,均被视为一类高层。

3. 医疗建筑、独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以及重要的公共建筑,若其建筑高度超过24米,则被归类为一类高层建筑。

4. 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、省级以上的防灾指挥调度楼(包括广播电视楼和网局级及省级电力调度建筑),其超过24米非单层部分,也被视为一类高层建筑。

5. 对于建筑高度24米以上部分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展览、商店、邮政、电信、财贸金融建筑和多种功能组合的建筑,也被划分为一类高层建筑。

高层建筑的定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范中略有不同。例如,在美国,24.6米或7层以上的建筑被视为高层建筑;在日本,这一标准是31米或8层及以上;而在中国,《高规》(JGJ 3-2010)规定,10层及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米住宅建筑,以及房屋高度超过24米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为高层建筑。

高层建筑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80年,古埃及人建造的亚历山大港灯塔,以及公元523年在中国河南登封县建成的嵩岳寺塔。现代高层建筑的兴起则始于美国,1883年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成为第一幢高层建筑,1931年纽约的帝国大厦则达到了102层的高度。

高层建筑的特点包括火势蔓延快、疏散困难以及扑救难度大。在火灾发生时,竖井如楼梯间、电梯井等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。人员疏散也因楼层多、垂直距离长而变得复杂。扑救高层建筑火灾通常依赖室内消防设施,且外部扑救同样面临挑战。

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,居民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“119”,并在火势可控时利用周围的消防设施进行初期扑救。若火势失控,则应遵循“无烟迅速逃生、浓烟退守待援、找到消防避难层”的三个要诀进行自救。

法律依据方面,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、火灾危险性、疏散和扑救难度,将高层民用建筑分为一类和二类,并规定了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,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。此外,规范还明确了层高的要求,以保证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需要。

本站热点

热点tag标签